2009年4月7日 星期二

現階段品質的主流定義

PQM裡頭的Q(Quality)在現階段的主流定義就是"顧客的滿意Customer 's Satisfaction)",所以PQM的PQ(Personal Quality)可定義為"個人品質",也可說是"個人顧客的滿意"。那麼您可能會馬上起個疑問,什麼是"個人顧客"?"我"有"個人顧客"嗎?有的話"我的個人顧客又在"哪裡"呢?答案是肯定的,只要您有與別人互動的機會,您就一定有屬於您的個人顧客的存在。"如何讓您的個人顧客滿意",就是您的"個人品質"。
依現階段產學界的主流定義,"下工程就是顧客(Next process is customer)"來講,您的下工程就是您的顧客,因此您的個人品質,就是讓您的下工程滿意的意思。
當然此時,您可能又會對"下工程"的字眼產生疑惑,什麼是"我的下工程"呢?其實,最初"下工程就是顧客"的講法被提出來,要追朔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,日本的工廠積極進行品質改善活動的時期,當時為了讓工廠產出的品質能獲得改善,必需明確改善的目的,也就是強調公司要賺錢就必需要得到顧客的滿意,而顧客就在我們的下工程,然而工廠裡的生產流程,一般都是由複數個工程所構成,因此若每一工程都能把下一工程當顧客的話,到最後工程當然就會連到外部顧客了 。每一工程都能把下一工程當成顧客,都能讓下工程滿意,自然而然最後產出的品質就能博得外部顧客滿意,而喜歡購買我們的產品。隨著時代的變遷,這種觀念也不斷地被推廣擴大,現在已擴大至服務業及公務部門,只是在非製造業用"下工程"的講法總覺得有點怪怪的,因此,本人主張將"下工程"追加定義為"您的行為會影響的人或期待您的行為結果之人就是下工程",這樣一來"品質"的定義就比較容易被瞭解,當然在PQM的領域裡,"個人品質"就可用較為白話的解說為"您的行為會影響的人或期待您的行為結果之人的滿意"。如此一來,您的個人品質是什麼?應該比較容易想像了吧!